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369节
  然而卢艳艳信誓旦旦,说就是水电站。
  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是因为湖港原本就有水电站。
  准确点儿讲,五六十年代特别流行建设小水电站。
  湖港的这个水电站当时规模还算不小呢,一九五九年建的,当时投资了三万五。
  别看对农村来讲,造价惊人;它盈利也特别快,它有抽水机、碾米机、榨油机各一台,除了供照明外,还能用水轮机驱动加工机器,加工二十多种农产品,有万能加工厂的美称呢,特别受欢迎。
  反正当初建成后,它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它一直运行到七十年代末,机器坏了,没人修。加上当时公社动荡,没人管。
  这个小发电站就这么over了。
  后来这房子还能留着没被拆掉,是因为它变成了夹米厂,附近两个村的人都在这边夹米。
  现在江海潮坚持要搞个水力发电站,镇上的老同志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废弃的老发电站。
  然后他们去翻政策,总算找到了一份去年发的文件,原则上支持农村地区自筹自建自管自用小水电,以促进农业生产解放农村劳动力。
  卢爸爸拿着这份文件当成宝贝疙瘩蛋,去县里跟负责的领导争了半天,总算让对方勉为其难认同种花种树也属于农业生产了,花卉产业是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才拿到了批条,回来开始建水电站。
  当然时代不同,投资也不一样。
  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小水电站每千瓦造价差不多800块左右,一公里的高压线路也就是1000-2000元,现在肯定不可能啊。
  最后算下来,林林总总的开销加在一起,差不多是90万。
  卢艳艳他们都感慨,为了搞一个投资50万的卡拉ok房,竟然还要花两倍的价钱来搞发电站,怎么听都怎么觉得不对劲。
  可如果不搞发电站的话,卡拉ok房也没办法运营下去呀。
  谁让他们这里一到用电高峰期就天天断电呢。
  卢爸爸还安慰小孩们,水电站还是很划算的,自己用不完可以卖给国家电网。算下来的话,十年就能收回投资本钱。
  啊啊啊,大家真想咆哮啊。
  十年啊,十年多遥远,跟一辈子一样遥远,十年他们都该沧桑了,
  于是大人就不搭理他们了。
  哼!大人真小气。
  第207章
  毕业了
  江海潮他们到发电站的时候,只有陈小川一个人在边上一边叼着雪糕一边看热闹,湖港的中小学生们被集体发动去参加庆典活动最后的彩排,实在分-身乏术。
  陈小川看到江海潮,一个劲儿直摇头:“你明年别想再卖贺卡给县中了。”
  这家伙,竟然真的抛弃了县中,骑驴找马还叫她找成功了。
  江海潮直接呵呵:“那不正好嘛,到时候留给你卖。怎么样,卖西瓜卖的爽不爽?”
  前几天中考,她还真没亲自动手卖瓜。倒不是一中惨无人道不放他们的假,而是她要盯着这么多小伙伴学习呀,一个人没办法劈成两个用。
  偏偏卢艳艳他们又被抓壮丁,为今天的花车游街活动彩排,所以最后挑大梁挣钱的人竟然变成了陈小川。
  没错,今年她又策划卖西瓜了。
  不仅仅跟去年一样,切成一块块的摆在碗里卖,她还推出去了好多整瓜。
  而且这些瓜并非来自于湖港镇,湖港的大部分瓜得到八月份中下旬才能上市呢,目前能摘的游客分分都差不多了。
  他们卖的是江口镇的西瓜,菜头爷爷主动找他们帮忙了。
  摸着良心讲,江口人的商业意识更强。以前他们那边种西瓜之类经济作物的就更多。
  去年下半年湖港的农家乐火爆之后,带动江口会场一路长红。不少人家收完稻子以后就种蔬菜,然后把地留着开过春来点西瓜。目标客户群就是城里来玩的游客。
  可惜他们种的太多,偏偏湖港的鲜花小镇弥陀打出来了,游客基本被吸引到了湖港,江口能吃到嘴的红利极为有限。
  刚开始上市,西瓜竟然一下子滞销了。
  菜头爷爷看这样不行,主动找江海潮让她帮忙出主意。
  这可不是瞌睡碰上枕头吗。江海潮正打算做西瓜的生意呀。
  她不仅要卖瓜,而且还要卖高价嘛,于是就开始做起了中考生意。
  怎么个做法呢?西瓜碗不说了,重点是在西瓜皮上做文章。
  如何做?瓜皮写字吗?西瓜生长的时候又没做处理,应该不能像寿桃一样啊,自动在果皮上形成一个寿字。
  难不成在外面贴字,那有实在落了下层。
  江海潮才不会这样做呢。
  西瓜皮和桃子皮是不一样的,西瓜皮还能做一道菜呢。
  她很绝地刮最外面一层的翠衣,刮出吉祥话来。
  一开始她给设计的是金榜题名,后来因为写起来太麻烦,直接改成了上榜。然后又一路简化为600,590,580等等一系列分数。
  中考总分也就610而已,你想要哪个分数,那就自己挑去吧。
  理论角度上来讲,广大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晓得挣钱都不容易,不至于如此冲动消费。
  但问题在于,中考这种事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现在普通家庭的小孩那就是一生的抉择。
  用乡下人的话说,以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看这一遭了。
  总而言之,那就是平常理智的人理智不了了,不迷信的人也要开始迷信。
  这写了分数的话,就是兆头啊,起码代表了家长对孩子满满的祝福。
  刚好天热,本来就该吃西瓜。
  凭借这种诡异的卖瓜方式,江口镇这一批上市的瓜直接卖光了。
  甚至城管想过来管卖瓜农民的时候,送考的家长还不让,觉得城管会坏了好兆头。
  陈小川包了县城所有中考考点前的西瓜,全家人连着他们请的帮工都忙得一塌糊涂。
  但他们忙的高兴啊。
  因为短短的三天时间,他家挣了五千块,很划算的。
  陈小川却警觉的很:“你挣的不是更多呀,你每个瓜都要拿提成。”
  虽然一个瓜只拿一毛钱的提成,可是想想看,那是多少瓜?后来江口的瓜根本不够用,他们又从隔壁的古里镇弄了瓜。可以这么说,全市十多万中考生,起码一半以上都给她上了供。
  而且还不只供了一回,中考考三天啊。
  江海潮挥挥手:“也没多少啊。”
  她是真没怎么放在心上,纯粹是觉得不能做白工而已。毕竟她这种人做三分事都恨不得造成十分的势。默默奉献不符合她的做人原则。
  美术生们在旁边听的可稀奇了,个个都好奇一件事:“你点过人家卖了多少瓜呀?你怎么知道人家每只瓜都给了你提成呢。”
  不是他们不相信淳朴的农民伯伯呀,而是他们清楚农民伯伯不淳朴,一个比一个狡猾。跟他们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陈小川笑得差点手里的雪糕掉地上,江口的农民又不傻,他们还指望江海潮帮忙支招继续卖瓜呢。毕竟西瓜不会同时成熟,瓜是一茬茬出的。
  对,你卖完中考可以卖高考,中间再加个七一回归瓜。
  其他时候呢?其他时候你打算怎么卖?
  美术生们七嘴八舌,帮着扩展思维。
  “所以在上面写寿字,当成祝寿瓜,还可以写生日快乐,给人庆生的时候用。”
  “可以在上面写百年好合,让人办婚礼的时候用。”
  他们说着说着,自己发现问题了。
  创意是不错,但问题是你得有销售渠道啊。
  分数瓜是面向中考高考生的,考生和家长自然集聚在考场。你在考场附近摆摊卖瓜就可以了。
  回归瓜是面向全社会的,你找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摊,自然有人过来买。
  但生日瓜和结婚瓜不一样啊,有意购买他们的人是零散的,你搞不清楚究竟应该去哪儿找他们。
  除非,你有门路。
  小伙伴们的脑袋瓜子转的可真快呀,他们迅速想到了江海潮手上的渠道。
  饭店是一个,现在大部分人过生日都会选择在饭店摆酒席,饭店提供生日快乐瓜是个不错的选择。
  医院门口的花店是另一个,西瓜上可以写“寿”,写“生日快乐”,自然也可以写“平安”。一手平安瓜一手平安花,祝福值拉满。
  还有就是婚庆用的西瓜,她跟人家婚庆公司关系可好了,一直给人供花呢,现在加上瓜挺好啊。
  大家越说越热烈,一个个都觉得江海潮这家伙大大的狡猾。
  她真的好会挣钱,挖空心思地挣钱。
  被讨论的人却目瞪口呆。
  她发誓,她压根没想这么多呀。
  她的想法特别简单,那就是江口镇的西瓜基本集中在六月下旬到七月上市,刚好可以填补湖港的空白。
  这下子小伙伴们不满意了,你这么做实在太过于敷衍江口的农民伯伯们了吧。
  湖港距离江口又不远,同样是卖给城里来的游客,人家江口瓜农为什么不自己卖?非得经你们一道手呢?嫌钱多,不给你们赚一成心里不舒服呀?
  江海潮解释道:“一方面是天热,到乡下来玩的人更多的是为了纳凉。没多大兴趣在外面跑来跑去。更懒得为了买个西瓜跑老远。”
  没错到目前为止,湖港镇的空调拥有率,别说市区了,连县城都差的老远。
  但因为开始建水力发电站了,报名要求装水空调的农家也越来越多。那就成了他们的竞争优势啊。水空调能降温好几度呢。
  况且农村其他地方比不上城市,唯独一个大字能够碾压城里。
  城里寸土寸金,大部分家庭三代同堂挤在一间筒子楼里。
  可放在村里,只要你家愿意盖房子,一人一层楼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