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304节
  得,总而言之,她已经看上了这个挣钱的行当,而且不打算等到麦收之后再下手;所以有没有困难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她死活都会上的。
  爸爸妈妈好像还有话香江,可惜今天柴油车特别给力,直接把他们突突突进了杨家圩。
  江海潮干脆利落跳下车,迈开两条长腿就往舅舅家跑,完全不打算再给大人叨叨逼的机会。
  超超早就在路口等着了,瞧见表哥表姐们,激动地上蹦下跳,老远就挥着手大声喊。
  等到人近了,他特别紧张地拽着海军的胳膊强调:“军军哥哥,你可千万别讲想让我爸妈留下啊。嬢嬢和姑爹也不行!”
  昨晚爸妈跟他和二姐说什么留守儿童,可他半点都没感受到留守儿童的苦,他只觉得跟着威武的哥哥姐姐们混,实在太幸福了。
  他们班上就没不羡慕他的同学。
  海军大吃一惊:“舅舅舅母也说怪话啦?”
  真是的,去年他们不还好好的嘛,怎么过了一年,大人们反而变得奇奇怪怪起来。
  他坚定地点头保证:“你放心,我才不讲呢。”
  杨桃同样惊魂未定,她拉着表姐和表妹要保证:“我们也不讲。”
  可惜大人们跟集体中了邪一样,中午在虞凯家吃完饭又闲扯了半天,姐弟六个(没错,虞凯也被顺过来了)都跑回家看了快一个小时的复播春晚了,爸爸妈妈跟舅舅舅母回来却还招呼他们说想和他们好好谈谈。
  刚好电视上放唱戏,小学生们对现场唱大戏没意见却不耐烦在电视上看戏,总算收回眼睛肯放在大人身上。
  “谈什么啊?”江海潮作为大姐,得充当弟弟妹妹的代言人。
  “海潮。”妈妈有点紧张,“你们想不想去城里上学啊?”
  小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晓得大人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海音先开了口:“开学大姐和我就去一中上课了啊。”
  杨桃也附和:“没错,明年轮到我和虞凯也去县中。”
  虞凯哆嗦了下,感觉杨桃大可不必非得提他的名。
  海军接腔:“然后就是我和龙龙,再然后是超超。”
  超超骄傲地挺起胸膛,点头如小鸡啄米。看得虞凯心情十分复杂,果然无知者无畏。
  舅母不得不开口:“不是这边城里,是南边的城里,爸爸妈妈姑爹嬢嬢待的城里。”
  啊?
  大家集体傻眼了:“去南方上学?”
  “对。”爸爸点头,“这学期恐怕来不及了,等我们先过去打听清楚情况,下学期,下学期你们一起转学过去吧。”
  他们两口子跟小舅子两口子碰头后都觉得老跟小孩不在一处不是个事儿,他们明显感觉小孩对他们生分了不少,简直把他们当客人了,一点点留恋的情绪都没有。
  在这么下去,一家人要不像一家人了。
  所以四人商量来商量去,既然他们不能留下来,就带老人小孩走好了。
  “咚”的一声,江海潮猛地站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大人,“你们挣了多少钱?”
  大概是因为还有虞凯在,妈妈有点尴尬:“也没多少,十来万是有的。你们放心,哪怕一时间买不到趁手的房子,租个大房子不是问题。”
  江海潮努力遏制要翻白眼的情绪,扭头看海音:“你告诉他们,我们挣了多少钱。”
  杨桃先抢着出口:“我们寒假在省城挣了五十万!”
  没错,省城的消费体量跟县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哪怕只有一间简陋的试衣间,哪怕没人帮忙化妆打扮,照样销量压了县城服装店一倍都不止。
  不等大人们惊讶完,海音又尽职尽责地报数据:“省城卖的衣服总利润是五十五万,服装店是三十万,邮寄衣服的利润是二十六万。”
  为什么县城的服装店经营时间最久,利润反而不起眼呢?因为它是拿了营业执照的店啊,它要交税还有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费,起码一半利润都上交了,再回到他们手上的钱自然也就少了。
  海音继续往下报数据:“大礼堂的利润的十五万,鞋店代销的利润是七万块,卖给丽人行服装店的衣服利润是五万块。另外卖花这边大概是十五万。”
  她用大概这个词是因为他们一直忙到快过年,卖花的账还没完全整理干净。
  海音觉得大姐感慨的没错,春节果然是挣钱的好时机,不管是卖花还是卖衣服的利润,不是三分之二,而是五分之四以上都来源于于年前这段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了过年,大家可真舍得花钱啊。
  然而大人们没心思同她一道感慨。
  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舅舅舅母,都彻底傻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
  小学生们反而觉得大人们好奇怪。
  妈妈明明说人家百货公司的服装专柜一天走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货都正常,哪怕利润只有10%那也是十万块,过个年就好几百万了。
  他们这才一百多万,有啥好稀奇的。
  啊!原来有一百多万了。
  小学生们也跟着傻眼了。连江海潮都傻乎乎地张大了嘴,她只是觉得他们挣的肯定远远不止十几万,所以才让海音报数字怼大人们的。
  她压根都没意识到他们挣了这么多钱。
  因为他们之前实在太忙了,一直没顾上汇总账。
  现在看到总数字,他们才后知后觉,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变成了百万富翁。
  九十年代是服装业的暴利行业,好多大佬都是那时起来的。
  第176章
  意外惊喜
  大年初一剩下的时间,爸爸妈妈还有舅舅舅母没再说让他们转学去南方的事。
  哼!
  小学生们愤愤地想,要是大人再强词夺理的话(明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们就说家公爷爷和婆奶奶凭什么要放弃自己的事业,追着他们跑?
  明明单是靠着卖卤菜和开小饭堂,他们一个月就能进账好几千块,更别说大棚卖草莓和洋柿子的收入了。
  总而言之,他们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事业都在蒸蒸日上,没有任何理由丢下现在拥有的一切跟着跑去南方。
  去了南方他们能干嘛?给妈妈和舅母打工去帮忙扛衣服包裹还是去帮爸爸卖电脑,亦或者干脆跟着舅舅上工地搬砖头去?
  对不起,他们身娇体弱,主打一个吃不了苦,完全不想干。
  大人们分给他们的提成肯定比不上大姐!
  至于江海潮本人,不好意思,她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给大人打工。
  拿破仑只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没讲不想当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大家雄赳赳气昂昂的,随时准备捋袖子跟大人吵上一场。
  然而大年初一剩下的时间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过去了,晚上直到他们上床睡觉,大人们都没再找他们谈心。
  等到初二一早,杨桃和超超跟着舅舅舅母去舅母娘家拜年,他俩还特紧张地叮嘱大姐千万别松口。
  她可是他们的主心骨,她不同意,这事就成不了。
  姐弟三人特别紧张,时刻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结果一直到大年初三杨婆奶跟着舅舅一家回湖港镇,爸爸妈妈都没再提这茬。
  倒是等到大家再坐一张桌上吃晚饭时,爸爸开口询问江海潮能不能借钱给他们,他想在电脑城盘个门面自己给人装电脑。
  这事他已经琢磨了好久,原本打算等自己跟妻子攒够钱再说的。现在家里有钱,他就不想再等,他怕机会转瞬即逝,越往后面拖入行越不容易。
  “可以。”江海潮特别痛快。虽然她到现在也不明白电脑究竟神奇在哪里,但这并不妨碍她坚信电脑有前景。
  毕竟领导人都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她可不觉得自己要比国家领导都聪明。
  “爸爸你要多少?”
  爸爸想了想,估算了个数字:“二十万吧,拿门面还要进货。”
  真不是他要存心套小孩手上的钱,一开口就要二十万;而是现在组装电脑是正儿八经的暴利行业。他自己经手的,给人装过的一台电脑,纯利润高达三千多。
  如此挣钱,可想这电脑城的门面到底有多贵了,拿货又多紧俏了。
  事实上二十万他觉得都勉强,好在他们两口子还有几万块的积蓄,先拿出来用算了。
  “给你三十万吧。”江海潮知道大人的习惯,直接上调了50%,又看向妈妈和舅母,“要不你们也盘个门面固定做生意吧,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利于稳定客源。”
  她为什么非得在省城开个试衣间,不就是为了让客人想买衣服的时候能直接找上门嘛。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大大的正确,舞台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省城的市场果然碾压县城。
  而且她有信心,经过这个年之后,省城试衣间的销量哪怕回落,也会比先前好很多。
  因为原先没买过他们“公主日记”衣服的人现在买了,那以后自然就可能还会过来买啊。
  于是等到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一百五十多万的存折直接变成了一百万,因为爸爸要做电脑生意的话也得有辆车,不然电脑元件来来回回总不能单靠他手搬。
  倒是舅舅现在还处于刚拉了个小建筑队的阶段,短时间内能挣的钱就是从大承包商手里接点活赚个差价,一时半会儿用不上生意本钱,反而没让孩子们再放回血。
  只是小学生们却没有因此多高兴,相反的,他们还挺慌。
  长这么大,他们头回知道自己这么有钱。
  就好比突然间发现自己是狸猫换太子里的那个太子一样瑟瑟发抖啊。
  不行不行,这么多钱躺在存折上是等着下崽崽吗?想想都不行。
  “要不要存进银行定期吃利息?”杨桃提建议。
  他们之前在杂志上看过一种都市新时尚人,年纪轻轻有了大笔存款(绝大部分是因为出国务工挣了钱带回来的),不想再辛苦,直接靠银行存款利息早早过上了退休的日子,每天就吃吃喝喝玩玩,过得特别潇洒。
  一百万划下来每年的利息是多少?够不够他们潇洒享受人生了?
  “不够买几件漂亮衣服。”江海潮直接打消了她的痴心妄想。
  其实哪怕每年有几万块的利息,够他们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她也绝对不能接受提前退休无所事事的日子。
  看看大礼堂的那些离退休老干部就知道了,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她现在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她得有多想不开才会直接抛下一切躺着发呆啊。
  要这样的话,那她还不如老实听大人的话,跟他们去南方读书呢。
  “那钱用来干嘛?”杨桃一想到会损失掉的利息就心痛,“总不能干放着吧。”
  江海潮挠挠头:“我再想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