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288节
  江海潮不愧是亲姐,总算后知后觉地反应了过来:“你是说花鸟市场把这个当成了捧花,不是他们经营的范围,所以才没兴趣?”
  海音露出了欢喜的笑容,她就说大姐最聪明嘛。
  “捧花是鲜切花,花店才卖捧花呀。”
  得。
  吾等凡人皆面面相觑。
  搞了半天,他们是搞错了方向,捧花盆栽的真正的战场是鲜切花呀。
  哎,他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们做不出奥数题。
  天才想问题的角度跟他们永远不一样。
  可是哪儿搞鲜切花批发呢?
  这个问题连海音都不知道答案。
  她在城里的时候,虽然经常被老师带出去逛街,可她没瞧见鲜切花的批发市场啊。
  江海潮二话不说,直接一个电话打去找周妈妈。
  她是爱花之人,她应该清楚吧。
  然而周妈妈更加茫然,鲜切花她知道,不就是捧花嘛,那个是正儿八经的贵。碰上销售旺季,比方说劳动节国庆节,一支月季花能卖10块钱,听的都能吓死人。可人家花店的人说了,他们从昆明空运过来价钱就很高,落地的批发价一支也要5块钱呢,10块钱零售出去,他们也没赚什么钱。
  江海潮听的倒吸一口凉气,一支月季花而已啊,就这么贵!
  她顿时觉得此事大有可为,立刻兴冲冲地追问:“阿姨,那鲜切花批发市场在哪里呀?”
  这个问题周妈妈是真不知道。
  可她十分够意思,发动了自己强大的人脉圈打电话问了一周人,最后给小学生的回复是:本市没有鲜切花批发市场。
  本地的鲜切花有两种主要来源,一个是市园林公司的生产基地,主要种的是月季、菊花、满天星、香石竹,还有少量的马蹄莲和百合。但这只是小头,大部分情况下,花店货源依赖于另一个渠道,那就是从外地拖过来,比方说广州、深圳、昆明,都是常见的地方。省城也是个供应渠道。
  江海潮不敢相信:“那他们就得满世界跑,连个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没有?”
  周妈妈被逗乐了,实话实说:“还真没有。你问这个干什么呀?”
  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江海潮当然不好意思说,只能打太极:“我想看看市场上哪些花受欢迎,我们这边能不能种。”
  周妈妈遗憾极了:“那你可能只好跑花店看咯,这个可说不清楚。”
  电话挂断了。
  杨桃疑惑地看着她:“大姐,我们要跑花店推销吗?”
  江海潮摸了摸下巴,下定决心:“咱们市太小了,没批发市场正常,省城肯定有。而且省城的批发市场肯定很大。”
  大家顿时又来了精神。
  只是省城的鲜切花批发市场,大门究竟朝哪个方向开呢?也没谁听说过呀。
  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立刻有了主意:“问林业大学呗,他们自己搞大棚种花,肯定晓得。”
  卢艳艳不得不踩下急刹车:“哎哎哎,人家省城有批发市场的话,那也可以直接从大学进花呀,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我们这儿来了?”
  江海潮卡壳了,只能咬咬牙,一跺脚:“那我们把花盆卖给他们好了。”
  看吧,看吧,忙到后来还是会颠倒,变成了卖花盆。
  江海潮却振振有词:“我是把花盆卖到省城去。你们想想看,到时候他们从省城进花,要连着盆一块儿的。回过头来他们再发现,原来我们本市也有这样的花盆这样的花,从我们这儿进货比省城更便宜。你们说,他们会怎么选?”
  好吧,勉强算你有道理。
  打你的电话去吧。
  于是倒霉的研究生姐姐明明都已经坐在床上敷着面膜看书了,还要被迫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好接小学生的电话。
  但是对于小妹妹的提问,她十分没好气:“没有,省城哪儿来的鲜切花批发市场?”
  啊,怎么可能!这么大的省城,街上那么多花店,没批发市场,他们要从哪儿进花?
  “有生产基地呀。”说到了本行,研究生姐姐如数家珍,“园林局从意大利引进的温室设备,有个蔷薇花工厂;蔬菜研究所是从荷兰引进的,还有个月季园,嗯,市中心那边的苗圃专门生产菊花,还出口日本呢。”
  她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省城大大小小种植鲜切花的单位足有20多家,有200多个大棚,100多亩地,一年生产200多万支鲜切花。
  大家倒吸一口气。
  乖乖,好多哦。
  但是江海潮反应很快:“那够吗?应该不够吧。我们这边还有花店从昆明那边进花呢。如果是省城供应的上的话,那他们没必要舍近求远。”
  虽然她搞不清楚鲜花真正的运输费吗?但越远运费越贵,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呀。
  “肯定不够啊。”研究生姐姐直言不讳,“光省城全市就有300多家花店呢,80%以上要靠从外地进口。”
  “那为什么没有批发市场呢?如果有统一的批发市场,大家就能直接去批发市场上挑货,不用费那么大功夫了。”
  研究生姐姐无奈:“你真是说孩子话。鲜切花跟盆花能一样吗?它的保存期限很短的。就说从外地进口吧,像从昆明到省城,礼拜二礼拜四礼拜天各有一航班。昆明过来的花一般是第一天上午由花农采摘,然后下午运到批发市场。待到晚上批发商包装整理好了,第二天早上到机场,然后第三天才能抵达省城。最最快的方法也是第一天上午采摘包装好了,下午送机场,第二天上午飞到省城。这个过程当中,机场是不可能有任何保鲜设备的。
  你想想看,如果花到了机场之后,还要再走一道程序进批发市场,是不是起码得耗费一天时间?到那个时候,花店是去进鲜切花还是干花呀?
  这还算好的,走的是空运。要是火车的话,速度会更慢。”
  小学生的失望极了。
  难道就没有鲜切花批发市场吗?
  研究生姐姐下床只披了一件羽绒服,脚冻得吃不消,实在懒得好为人师。
  “行了行了,你们这边有传真机的吧?正好我师兄刚发了一篇关于省城鲜切花市场的营销分析的文章,我给你们传过去吧。”
  小学生们真没良心啊。
  因为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姐姐,你为什么不早说?
  得亏他们知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心里腹诽也没说出来。
  江海潮还嘴甜似蜜:“姐姐,我们卖得好,以后多进的花都记在你名下。”
  嘿嘿。
  现在大学在他们眼里也没那么神秘高贵了。
  最起码的,他们知道研究生姐姐卖花给他们也是能拿提成的。
  既然都是生意人,那就从生意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呗。
  研究生姐姐直接回复她呵呵,还是立刻去找传真机了。
  文章发过来,小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围着看。
  乖乖,鲜切花市场发展好快啊。
  按照那位博士哥哥调查的数据,1992年的时候,省城鲜切花市场年销量才100万,但是到了1995年,已经迅速飙到了1,300万支。
  今年的话,哦不,应该是去年了,1996年2月到5月份,已经卖了600万支。
  oh my god,这个市场好惊人啊。
  江海潮迫不及待往下翻,她想知道鲜切花的市场到底集中在哪儿。
  出乎他们的预料,除了花店和流动花摊以外,饭店竟然也是鲜切花消费的大头。省城星级饭店多嘛,平均每家日用量达到200支,一年下来竟然要消耗200万支鲜花。
  乖乖,这个市场真的好大哦。
  而且卖花好挣钱的,一个5~10平方米大小的店面,夫妻两个人经营,一年利润就有3~5万。
  大家又接着往下看,发现运费对于鲜切花的价格来讲果然是大头。甚至外地进口花的运费就达到了本地出产花的卖价。
  江海潮一拍桌子,信心十足:“这个生意能做。”
  “大姐,我们要怎么做呀?”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也个个都盯着她。虽然寒假他们要补课,没办法在盆花销售事业上发光发热,但他们的心从来没脱离过销售团队。
  现在问题在于,不管是花店还是流动花摊,亦或者饭店,他们都没有任何人脉可用。
  江海潮盯着文章看了半天,上下划了两道线:“咱们两条腿走路,一个零售,一个批发。”
  批发就是把花盆卖去省城,找研究生姐姐搭桥。林业大学也有鲜切花生产基地,正是他们要找的批发市场啊。
  倒霉的研究生姐姐回到床上还没有重新捂暖和脚,又被电话call回头。
  听小妹妹要求她帮忙卖盆花,她差点没气晕过去,毫不犹豫地拒绝:“你做梦!”
  “10块钱,姐姐你卖一盆花能赚10块钱。这种捧花的批发价是25块,花盆10块钱批发给你,一捧花里种两种花。刨掉成本,姐姐你能挣10块。”
  研究生姐姐瞬间心动了。
  何止10块呀,他们的生产基地批发卖给人家是10块钱一盆花,但她自己拿的话,其实只要一块钱。
  如此算下来捧花盆栽的成本只有12块,卖25的花,她能净赚13块呢。
  但姐姐都保送研究生了,能是没脑子的人吗?
  她瞬间就抓住了关键:“人家进的就是鲜切花,哪怕是做成花束的样子,盆花也卖不掉呀。”
  江海潮胸有成竹:“那就人无我有啊。我看文章里写了,春节、国庆、五一还有带八的婚庆吉日都是用花高峰。鲜切花要长得高,他们大棚的花不够用的话,你就直接用我们的捧花盆栽顶上啊。再怎么说,从基地进货肯定要比飞机空运过来省事方便还便宜。况且我们的花开的时间长,要比一般的鲜切花活的久多了。他们自己会算账,看是不是买我们的盆栽更划算。”
  研究生姐姐被她说的眼前天花乱坠,不过那坠落的不是花,而是钞票。但她还是心存疑虑:“这样行吗?会不会人家根本没兴趣?”
  哎呀,真是的,是不是年纪越大念书越多,越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啊。
  成不成,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
  还没做呢,就想着不行。
  江海潮使出了杀手锏:“姐姐,你别担心。如果捧花盆栽卖不掉的话,花盆我们原价回收,绝对不会让你亏一分钱。”
  研究生姐姐二话不说:“成交,先给我拿100个花盆。”
  果然是痛快人。
  电话挂断,大家都目瞪口呆,这么快就解决了?要是卖不掉的话,他们不是白折腾了吗?
  哪怕是原价回收,来回运费也要掏钱的呀。
  江海潮却信心十足:“春节花卖得俏的很。卖花的都晓得本地花要比进口花便宜,除非没货,否则他们也不愿意从外地进货。”
  卢艳艳仔细想了一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照这样的话,我们还是卖花盆呀。她那边的批发价跟我们这边都一样,我们没有价格优势的。”
  “没事。”江海潮不假思索,“我们的优势是可以送货上门。只要打个电话过来,我们就能直接把捧花送过去,运费由我们来承担,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