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255节
  嘿嘿嘿,县电视台不是让他们别后悔吗?真不后悔,他们一点也不后悔。
  作为学习委员,冯雪拉着卢艳艳,把“丽人行”和县电视台的事从头盘到尾,严重怀疑这是江海潮一早就挖下了坑。
  如果不是她早一步点破的“丽人行”真正的问题,让人家转移了经营方向。
  那么等到《公主大变身》(不,现在已经改成《都市丽人》,借鉴了去年很受欢迎的一部电视剧《都市放牛》的名字。)找上“丽人行”拍节目的话。那他们可真是正儿八经的竞争对手。
  呵呵,一步步的跟幼儿园时学跳交谊舞一样,踩点踩的好准哦。
  当然江海潮是死活不会承认这件事的。她口口声声说自己冤枉,她压根没想那么多。
  就是真成竞争对手了,她也没怕过。因为在抛弃县电视台投奔县台的那一瞬间,她的销售重点就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了。
  事实证明,这个经营方向的调整很有意义呀。
  现在冯妈妈甚至专门安排了个人接电话。因为打到店里咨询的外地顾客实在太多了。
  杨桃听了特别新奇,他们市的电视台这么受欢迎啊,外地的观众也看他们市台的节目。
  老实说,他们自己都不太看。毕竟市台的电视剧普遍没有县台好看。
  大家跟着狐疑起来,如果是省台还好讲,市台?他们市都没这么大的影响力。
  回头他们再问冯妈妈,才晓得是市台已经把节目卖给其他兄弟台了。其中有个台也没掏钱,拿他们台去年自己拍的电视剧抵了。
  小学生们听了一致认为这个兄弟台亏了。
  拍电视剧多花钱啊,报纸上说拍一集电视剧的花费要以万为单位计算呢。
  拍《公主大变身》多简单啊,几乎只有人工费,其余开销等同于零。
  冯妈妈听得直摇头:“人家也不傻,人家那电视剧的赞助商搞了插片gg,跟着电视剧一块放的。怎么可能亏呢?”
  小学生们更得意了。他们整个节目都是gg,赚得更多呢。
  等大家按照汇款单的地址帮忙打包衣服准备邮寄时,他们又发现了件蛮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邮购衣服的绝大部分还是县城人。
  他们思来想去,估计跟市区卖衣服的多选择多,县城更加缺货有关系。
  哪知道冯妈妈听了他们的猜测之后,直接笑到摇头。
  为什么县城的人多?因为购买《公主大变身》节目的一半以上是各个市的县台呀。它们的观众主要就集中在县城。
  大家大吃一惊,有县电视台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儿,他们不敢相信其他县的电视台竟然舍得掏钱。
  毕竟现在电视台主要gg收入都是卖猪饲料和农药,比市台穷多了,抠抠搜搜也情有可原。
  要不是隔着电话线,冯妈妈能直接拿手指头戳他们的小脑袋。
  想啥呢?看不起县电视台?
  哪个告诉他们县电视台没钱的?有钱的。
  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才不是猪饲料gg呢,而是点歌台。
  一首四五分钟长的歌,能放三个人的祝福信息,每个人收费100块。想独占的话,那就得掏500块。如此综合算下来,放一首歌,电视台能收400块。一个小时那就是6000块。
  哪怕电视台每天只安排一个小时的点歌台,那一个月下来也有18万,累计一年多少?200多万哎。
  谁还敢说县电视台没钱?
  小学生们都听傻了。他们本以为卖衣服很挣钱,结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才是肉烂在锅里,外人吃不到的香呢。
  想想看啊,多省事。点歌台嘛,节目做起来好简单的。就放个 mtv,然后上面打个字幕,后面躺着挣钱吧。
  陶静突然间好奇:“字幕怎么打上去的呀?我看我们唱卡拉ok时,mv上又没字幕的。”
  “这个我知道!”龙龙激动地举起手,“电视台有字幕机的,把点歌人要的信息和点的歌合成一个字幕,然后一首一首串联成节目带就行了。好简单的。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我妈读给我听的。”
  呵呵呵,果然得大人帮忙。
  二年级的小孩认识的字还是太少啦。
  海军羞愧,立刻教训自己小弟:“你不会自己查字典吗?上语文课老师教过我们怎么查字典的。以后不许这样,得自己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高强挪了挪屁股,决定离他们远点。
  太可怕了。
  江海潮没理会,她只疑惑:“那他们为什么要买《公主大变身》呢,把这时间也用来做点歌台,挣的更多啊。”
  点歌台放的都是各种歌曲的mtv,很受欢迎的,多放半小时也不会有人嫌烦。
  冯妈妈笑道:“现在是4级办电视,人家也要有自己的节目。光靠歌撑不起来,我们这个算比较活泼的,卖的价钱又便宜,人家就要了呗。”
  县里的电视台几乎不具备自制节目的能力,天南地北的盗播影视剧以及点歌台节目,基本是所有县电视台的标配。
  《公主大变身》放在其中,已经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江海潮脑洞大开:“卖多少钱啊?要不我们自己买了,直接给其他县的电视台免费播放吧。到时候衣服卖得多,挣的肯定要比我们掏的多。”
  大家瞬间欢欣鼓舞。
  没错,没错,就该这样。
  嘿嘿嘿,到时候说不定邮购的衣服比服装店卖的更多呢。
  最起码的,当初像座山一样压在他们心头的那两款各500件的羽绒服,这个礼拜光是邮购,他们都已经打了五六十个包裹了。
  照这样下去,搞不好他们还得跟羽绒服厂继续加单呢。
  冯妈妈不得不开口劝住他们:“别别别,慢慢来,好歹等这边理顺了,咱们再来下一步。”
  江海潮还想再争取一下,要趁热打铁啊。
  冯妈妈就严肃地教育她:“那你得有铁可打呀。你遍地开花,到时候人家要5000件衣服,你上哪给人找衣服去?缝纫机踩的冒烟也来不及做呀。”
  她苦口婆心地劝小孩们,“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不然硬吞只会撑死自己。”
  江海潮只好放弃:“那好吧,先关注着,以后我们再弄。”
  她才不想放弃呢。
  她甚至已经在心里想好了,湖港镇的服装组来不及做这么多衣服也没关系,她还可以去江口找菜头爷爷帮忙牵桥搭线。
  她就不相信江口没有服装厂。
  哎呀,不行不行,一想到这个事情,她的心里就跟有团火在烧一样,逼得她不得不赶紧打电话到江口找菜头爷爷。
  她得问清楚服装厂的情况。
  隔了5分钟,江海潮把电话重新打过去,小卖部的人已经喊来了菜头爷爷。
  他接了电话就调侃:“妹头哦,稀罕哟,还打电话。”
  江海潮嘿嘿嘿,她的确已经好久没去江口了。
  距离上一次过去卖衣服,足足过了好几个月。
  准确点讲,自从他们去市区卖衣服之后,好像都没怎么再去江口赶过场。
  忙不过来嘛。
  她立刻强调:“每个到我们这边参加卡拉ok大赛的,我都让我们同学推荐他们去江口赶场的。”
  菜头爷爷哈哈大笑:“说吧,妹头,找爷爷什么事啊?”
  江海潮也不客气:“菜头爷爷,你帮我打听一下,江口的服装厂怎么样?接不接代工?又能做哪些衣服?加工费是多少?起步订单是多少?”
  菜头爷爷不得不让她说慢点,不然他记不下来。
  江海潮又报了号码:“爷爷,让他们厂整理份资料传真过来吧,这个是传真号码。”
  老天爷哎,这可真是挑战菜头爷爷了。他一把年纪到今天才听说世界上还有种东西叫传真机。
  毕竟他不像小学生一样,会看《名侦探柯南》。
  江海潮信誓旦旦:“厂里没有的话,镇政府肯定有,他们传文件需要的。”
  待到电话挂断,王佳佳忍不住强调:“我们现在多了很多缝纫机,还有我自己家的缝纫机呢,肯定够用。”
  江海潮埋汰她:“有点出息!就不能想多点,到时候我们一款衣服要出1000件的时候怎么办?缝纫机脚踏踩塌了都来不及的。”
  高强深以为然地点头。没错,他们都已经在省城卖衣服了。卖遍全省,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等到各个县电视台都开始播放《公主大变身》,说不定两个镇的衣服都来不及做,他们还得去红星服装厂下订单呢。
  杨桃突然间想起来:“大姐,要是我们自己早点掏钱买下节目给县台放,那也没《都市丽人》的事了。”
  节目突然间换了,引起的反响可比他们想的大多了。
  他们班甚至有人传谣言说冯妈妈出事了,不然不可能不露脸。
  叫虞凯和她联起手来揍了一顿。
  那小子被打得哭爹喊娘,还振振有词,最后叫其他同学嘲笑了。
  眼睛瞎呀,没看到市台也有冯妈妈的节目嘛。
  可感觉还是有点不好。
  江海潮揉了把鼻子,实话实说:“我当时也没想到啊。”
  说来说去,还是她良心欠费,过河拆桥的太快。
  她难得自我反省了一把。不应该这么翻脸不认人的。
  冯雪因为看县台不顺眼,也难得一回安慰她:“没事的,红花还要绿叶配。不看看《都市丽人》有多烂泥糊不上墙,怎么晓得《公主大变身》究竟有多精彩?”
  好吧,精神胜利法万古流芳,阿q一回也不错。
  待到了礼拜六,江海潮原本想留虞凯和三个弟弟在杨家圩帮忙卖花。
  这都冬至了,天越来越冷,羽绒服也进入销售高峰。再让三个小的跑来跑去,别说大人了,哥哥姐姐们都不放心。
  大家又不是没从一二年级过来过,太明白10岁以前的小孩多容易生病了,冻一场,咳着咳着说不定就咳出了肺炎,然后发高烧,不得不去挂水,各种折腾。
  过了10岁之后,好像所有人一下子就耐造起来,轻易生不了什么病。
  留下他们4人,剩自己带着杨桃和高强,外加海音也会过去帮忙。市区那边的生意应该也忙得过来。
  因为现在周妈妈单位的好多老职工,尤其是退休职工,不仅自己带人过来买衣服,而且还主动帮忙张罗,简直就像半个店员一样。
  搞得江海潮特别心虚,还特地问过一回周妈妈,他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些爷爷奶奶点回扣之类的?毕竟人家帮了大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