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29节
  但前面的人还是忍不住放飞自我了。
  江海潮叮嘱海军:“抓紧车座啊,抱住了。”
  反正她也坐不到车座上。
  超超激动地催促:“凯凯哥哥,快点快点,追上军军哥哥。”
  杨桃气得大骂:“好意思啊,让人驮着你还要追,有种你自己骑啊。”
  超超深谙生存策略,在没靠山的时候,坚决不跟他姐顶嘴。
  虞凯也憋不住,怕被女生们甩下,闷声不吭地加快了速度。
  搞到最后,家公爷爷也不得不蹬快些。
  现在已经过了小暑,即便一大清早,凉意也有限。可是车子飞快往前跑,带起的风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
  海军陶醉地大喊:“我要飞起来了。”
  江海潮不敢回头,眼睛盯着前面冲他大吼:“抱紧了,你要真飞起来就完蛋了。”
  尽管他们把车子骑成了风火轮,到达江口镇的时候,太阳也早已火辣辣的罩在所有人头顶上。
  江海潮看上次收小麦的地方现在已经没了卡车和拖拉机的声音,只有零星的摊子,冷清不少。
  倒是那位卖簸箕扫帚的阿姨竟然还认识她,看到她打招呼:“今天你妈没来,就你们来了呀,还是卖菜吗?”
  江海潮赶紧朝她笑,主动介绍:“我婆奶奶带我们出来逛逛,顺便卖点菱角藤和螺蛳肉。”
  阿姨随手指自己旁边的位置:“就在这儿吧,这里有风有阴凉。”
  家公爷爷和家婆奶奶都有点懵,赶紧跟人道谢。
  阿姨哈哈大笑:“你家妹头可有意思了,卖东西快的很。”
  像是要印证她的话,装螺蛳肉的桶和放菱角藤的篮子刚搁在地上,就有人跑过来问:“妹头,今天你家茄子和洋柿子还是一毛钱一斤吗?给我来5斤,韭菜呢?我抓一把。”
  卖簸箕的阿姨已经笑得说不出话了。
  江海潮莫名有点尴尬。她怀疑自己上回卖菜的表现太傻了,所以人家到现在居然还能记得她。
  她赶紧摇头:“没有,今天我们卖的是螺蛳肉和菱角藤。”
  顾客有点失望,却还是蹲下身抓起菱角藤,相当熟稔:“5分钱一把是吧?我来两把。”
  江海潮本能地拒绝:“不行,我们不能卖这么便宜。”
  顾客满脸奇怪:“这是野菜呀,不要本的,怎么还卖贵了。”
  家婆奶奶想说话,江海潮抢在前面开了口:“它费的心思比家里种菜还麻烦。就这点,昨天我们一家从早择到晚,半夜三更才睡觉,卖的全是辛苦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费的时间比钱都宝贵。”
  顾客愣住了,抓在手里的菱角藤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卖簸箕的阿姨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一个劲儿的说家婆奶奶:“你家妹头精明的很啊。”
  这会儿场上的人不算特别多,她的笑声就分外醒目,竟然引来了好几个人,又有人认出了江海潮,笑着问她:“妹头,今天卖菜是过秤还是拿手抓呀?”
  杨桃伸手拽大姐,悄悄道:“你没拿秤称啊?”
  江海潮只恨自己不是土行孙,不能直接钻进地里,现在还得支支吾吾地应付客人:“今天有秤,可以称。”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家公爷爷和家婆奶奶就站在摊子后面,大家却好像都认准了她,好几个人问她东西怎么卖。
  江海潮求救地看向家婆奶奶。
  虞凯抢着回答:“螺蛳肉一块钱一斤。”
  家婆奶奶补充:“菱角藤5毛钱一斤。”
  立刻有人砍价:“这么贵呀,我看人家卖才4毛。”
  家婆奶奶坚持:“那是家菱角,跟野菱角哪能比呀?炒出来都不是一个味道。”
  那人还想压价:“都是菱角藤,一回事。”
  旁边人盯着江海潮开玩笑:“妹头,你也不要5毛钱一斤了,直接让我抓,好吧?”
  杨桃想反对,她虽然听不懂到底什么意思,但她总觉得这人想占便宜。
  大姐却像是不好意思,迟疑地点点头:“行吧,你自己抓,三……三毛钱一把。”
  这人纯粹逗小孩玩:“那不行,最多一毛钱一把。”
  江海潮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是一回事儿,你看我们的手,我们择的都洗不干净了。”
  他的同伴推他:“行了行了,不要逗小孩玩,三毛钱一把也行了,你手这么大。”
  等他一大把抓住菱角藤,拿塑料袋给他装的杨桃都心痛死了,一个劲儿跺脚:“这肯定不止一斤了。”
  顾客哈哈大笑:“说话要算话,三毛钱就是三毛钱。”
  杨桃委委屈屈地收下了三个硬币,朝大姐挤眉弄眼,急得不行:“真的不能这么卖,太亏了。”
  她又转头看爷爷奶奶,希望得到支持。
  可是今天爷爷奶奶好像特别放纵她们,根本没说一句话。
  江海潮有点兴奋,她心中隐隐约约冒出个念头:好像抓着卖更好卖。
  刚才那人一把抓似乎给了大家信心,围在旁边的人也表示不用称,要自己的手抓。
  可她抓完以后,又后悔,认为自己手小,抓的太少了,宁可称。
  边上围着人都笑,嫌弃她欺负人家小孩子。说好了要抓,现在又变成称。
  顾客振振有词:“原先就说了是5毛钱一斤,给我称一斤啊。”
  旁边人嘻嘻哈哈,故意逗江海潮:“妹头,你说怎么办?”
  江海潮似乎不知所措,最后支吾着应下:“那就称一斤。”
  人群中有人叹气:“哪有这么欺负小妹头的?”,但也跟着先伸手抓,然后又琢磨到底是撑的划算还是抓的划算。
  不管菱角藤卖的好不好,有人在摊子前头留的时间长,就能吸引其他人的目光。
  来的路上,江海潮还琢磨着要不要学别人大声吆喝着卖菜。可她喊不出来,不是不好意思,而是不会那个调调。人家好像都学过,喊起来有节奏还有腔调。
  结果真正开始卖,根本没给她发挥的机会。
  杨桃一边跺脚一边收钱装菜,海音则负责上秤。
  他们可没电子秤,用的还是跟虞凯家借的小秤。三个丫头,只有海音会用。以前她也没学过,可她学东西快呀,虞凯只称了一次给她看,她就知道怎么看秤杆上的那些星星点点了。
  虞凯这个难得当回老师的,只风光亮相一次,就光荣下岗,不服都不行。
  他的王蛇和泥鳅卖的也挺快。
  按照家婆奶奶的说法,往前数10年,这些玩意根本卖不上价钱。王蛇还好些,赤脚医生一直说它可以补身体,所以有人买了回家煮汤喝。但泥鳅真不行,都嫌它有股土腥味,肉吃在嘴里也不香。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王蛇和泥鳅可成了俏货。虞凯跟人讲价的时候都能扯着嗓子喊:“不行不行,你讲的那个是放在池子里面人养的,吃起来跟猪肉一样,能跟我这个野生的比吗?你问问大夫,是野生的有营养还是家养的好?”
  海军在旁边跑腿,听了直咋舌,偷偷跟大姐咬耳朵:“吃起来跟肉一样还不好啊?”
  肉是最好的东西呀,比鱼都好吃!
  江海潮也说不清楚。要让她选的话,她肯定愿意要肉。但人家就是宁可买8块钱一斤的王蛇,也不要6块钱一斤的肉。
  虞凯桶里的王蛇和泥鳅飞快地变少了。
  跟他们一比,卖螺蛳肉的家公爷爷和家婆奶奶生意反而是最萧条的,几乎没人奔着他们去。偶尔几个问价的,全是先过来看菱角藤和王蛇,顺带着问下螺蛳肉的。
  好在他们这边人气笼起来了,等太阳晒的树荫遮不住人时,所有的篮子和桶都空了。
  超超一直在旁边蹦蹦跳跳,看到爷爷奶奶哥哥姐姐收拾东西,迫不及待地喊:“奶奶,我们逛会场吧。”
  湖港镇也有会场,但一年就一回,农历3月份办。不像江口,隔上5天一个礼拜就有场。规模虽然比不上会场那么大,但一条街也是热热闹闹,到处都是卖吃卖喝卖完卖用的。
  超超已经盯着冰棒看了好久。
  爷爷奶奶盘算了下,最后还是摇头:“你要渴了喝水吧。”
  超超急了:“水没味道,冰棒是甜的。”
  可婆奶奶却说:“那回家喝糖开水,给你水里加一勺糖。”
  超超还想挣扎:“冰棒是凉的,吃着舒服。”
  “湃在井水里面也凉。”
  超超差点当场哭出声。
  婆奶奶不为所动,她早就规划好了,带着几个小孩进旁边铺子,跟老板说:“称一斤麦芽糖。”
  然后她抓了糖块,塞给三个丫头:“你们吃。”
  三姐妹偷偷交换了个眼神,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到底还是接了糖,放进嘴里。
  说实在的,虽然刚才他们是在树荫底下卖菜,没怎么晒太阳。但七月天就罩在头顶上呢。卖菜跟人扯了这么长时间的话,个个不说嗓子起火冒烟,起码也口干舌燥。
  麦芽糖放进嘴里半天,都没唾沫冒出来,把它融化掉。
  就连一天到晚担心自己吃亏了的超超都没吵着要麦芽糖,只盯着冰棒不放。
  虞凯更是摇头直接拒绝麦芽糖,兴头头地去买冰棒,还问杨桃他们:“你们要吃赤豆的还是绿豆的?”
  家公爷爷摆手:“不要了,你们肚子饿不饿?带你们去吃小馄饨吧。”
  五个小孩连着虞凯一块儿冒口水。
  冰棒虽然也好吃,但它和小馄饨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冰棒在村里就能买到,属于零嘴。可吃小馄饨就是在外面吃饭了。
  对他们这些小孩来讲,是件可以拿出来在同学面前炫耀好久的事了。
  开玩笑哦,家里没米还是没柴了,跑到外面花钱买饭吃,败家子哦。
  根本不是家公爷爷和婆奶奶这种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人会做的事。
  6个小孩瞬间结为同盟,都偷偷看大人的眼色,生怕他们下一秒就改变主意。
  然而家公爷爷和家婆奶奶似乎早就想好了,根本没犹豫,直接推着自行车去找馄饨摊子。
  摊主不是简单在外面支个摊子,而是有门面,还打了柴火灶呢,锅里面应该熬的是骨头汤,风一吹,半条街都是扑鼻的香。
  江海潮他们嘴里的口水更多了,连麦芽糖都含的黏黏糊糊起来。
  这会儿过了早饭点,还远不到吃午饭的时候,摊子里基本没客人,摊主热情地迎上来:“有馄饨,有饺子,有面条,都是5毛钱一碗,要哪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