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生活 > 野风慢热 > 第170章
  他端着自己的作品走上了台,背景转变为了他的作品照片和作品名字,这是温越第一次见到这个名为《heartbeat》的作品。
  第81章 第八十一场风
  祁柯站在台子的中央, 礼貌地超这面前的人弯腰鞠躬,“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云川市华安一中的高三学生祁柯,今天我带来的科技创新作品名为《heartbeat》。”
  当他举起作品进行展示的时候,黑色丝绒的盒子里躺着枚机械爱心,相比前五位的作品要小很多,目测大小只有徽章那么大。
  其中一位评委翻看着手里厚厚的的文件夹,“我们看了你提交上来的发明介绍,是说这个只有0.5cm厚度,那祁柯同学你觉得今后还有再减薄的空间吗?”
  祁柯坚定地回答道:“有,现在科技进步转变日新月异, 我想以后达到1毫米都有可能。”
  另一位评委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你是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说要做一个可以通过心跳里进行无限供电的创意的。”
  祁柯表现很淡定,吐字清晰标准, 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感,“其实这个也不算是我彻彻底底发明的,毕竟第一代的结构传感器在20世纪50年代就诞生了,在70年代发展为固体传感器, 我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变, 让其定位、地震预警、照亮、警报等并存于一体。”
  第三位评委也开始了提问环节,“嗯, 我看你整体考虑到的点有很多, 有什么心脏跳动微弱会触发警报, 所以说这个发明主要是为了用于地震的抢险救灾,是吗?”
  祁柯继续解答道:“我在新闻上看到太多的人因为不能够被及时发现, 而不幸丧命,或许这个发明目前还做不到百分之百获救成功, 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提高抢救率,毕竟在灾险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第一个提问的评委问道:“可以现场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祁柯将其从盒子里拿出佩戴到胸前,原本灰暗的机械心脏缓缓有了亮光,大屏幕上也出现了地理平面图,上面除了标注着位置以外,还清晰标注着人物此刻的心脏跳动频率。
  第二位评委对其表示很肯定,“看你交上来的实验数据,它的感应距离,你是有做过测试的,最厚可以接受的5cm。”
  祁柯取下胸前的发明品,又将其小心翼翼放回了盒子里,“是的,并且我也考虑到了如果过于慌张没能佩戴到正确的心脏位置,它的可感应范围是10厘米。”
  第四位评委翻看着文件夹感慨道:“我很喜欢你上交说明里的最后一句话,在灾险面前,心脏不停,光亮不灭,在此非常感谢祁柯同学的讲解。”
  随着此起彼伏的掌声,祁柯走下了台。
  温越听的很认真,以至于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她才想起来拍照录视频。
  想要知道最后的结果需要等最后所有人结束,祁柯的后面还排有四个人,他没在后台坐着等待,而是第一时间跑到了观看区去寻找温越。
  温越低着头在给群里发送着视频和照片,祁柯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她面前。
  “你怎么不在后台等着结果呢?”
  祁柯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理由,“因为刚才没在人群里看到你,所以我来检查一下你拍的照片和视频怎么样了。”
  “刚才人太多了,你没看见我很正常。”说着温越点开了手机里刚刚拍摄的给祁柯看,“其实也没拍多少,光听你在上面讲了。”
  祁柯看似是在翻着照片,实则心思更本就没在上面,“我知道你一直在看着我时,讲解的时候就还挺紧张的。”
  温越夸赞道:“可你说的很好啊,句句回答都很从容不迫。”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什么人后,往他那边靠了靠,接着小声道:“相信我,第一名非你莫属。”
  祁柯一双眼睛笑得弯弯,语气中颇有些宠溺的温柔,“怎么听你这话听的像是在哄小孩。”
  在等待剩下参赛者的过程中,温越和祁柯在又聊了很多事情,包括到在做实验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这些温越之前都没祁柯和自己讲过。
  祁柯摆弄着易拉罐上的拉环,“其实之前的名字迟迟定不下来,后来才又了想法。”
  温越扭头看着他,骨节分明的手指在铁质拉环的映衬下好看的不太真实,她慌忙别开脑袋,“heartbeat,心跳,这个名字确实很符合这个发明。”
  所有参赛选手都上过台后,主办方开始统计总结得分结果,观看区又只剩下了温越一个人,她百感交集地站着,仰着头看着比赛台,十几分钟后主持人走了上来,他拿着手里的提词卡,先来了一段总计性的开场白,接着便开始公布得奖结果。
  “由于这次的科技大赛是由主办方和专家代表团共同联手举办的,所有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将会结合二者的给分数以作为最终有效成绩,下面获得第三名铜奖的是来自明和市第三中学的刘思睿,获得第二名银奖的是来自淮苏市淮苏大学的李若曦,获得第一名金奖的是来自于京都京科大学的赵博。”
  温越的耳朵蹭地一下发鸣,她的大脑此刻变得空白,周围的掌声在她眼里仿佛无声的狂欢,内心里来来回回就一句话。
  没有祁柯的名字。